西晋人撰写的《荆州土地记》云:“武陵七县酉溪茶最好。”酉溪就是现在的来凤。来凤一带的藤茶因独特的生长环境而品质奇佳,格外受到垂青,迄今来凤民间仍流传着“清江的水,容美司的茶”的说法。
来凤藤茶的种植有一套严密的方法,说来事出有因,与来凤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位藤茶大师有关。公元1560年前后,恩施的土家族出现了一位大诗人, 曾被文坛喻为“陶潜风骨”,其诗冲融大雅,文采斐然。这人是谁呢?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容美土司田世爵的六子田九龄。
田世爵去世后,其长子田九霄袭任王位。历史记载田九霄富有才干,在田世爵率领土家军队进行的抗倭战争中,协助父亲立下汗马功劳,深受田世爵器重。但他好猜忌别人,生怕别人夺了他的权,而且心狠手辣,不念亲情,他的五弟田九璋就是因为不服被他杀害,才华横溢的田九龄自然也受到田九霄的怀疑。田九龄热爱文学,对权利之争毫无兴趣,关系一向很好的五哥被大哥杀害,他一方面悲痛万分,另一方面对大哥的作为感到心寒和恐惧。为了避祸,显示他对大哥的权利没有威胁,他远离王城,四处游走,远达兰州、凉州、塞外、辽东等边远地区。后来隐居于来凤山中酉水河畔的仙佛寺,浸淫于种藤赋诗,留下大量有关藤茶的诗句,并成为土家族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。
田九龄在那里与僧侣一道,早晚种花侍茶,品水煮藤,将王图霸业尽藏于一壶之中。他写下:“头茶苦,二茶涩,三茶好喝无人摘。”将青云之志寓于茶事之中,且在茶事一途上走得越来越远,最终成为一位“藤茶大师”、“勾藤圣手”,对于改进藤茶种植技术做了极大贡献。
田九龄对藤茶生产、加工、饮茶都非常了解,原因在于他曾经亲自耕地种茶。在仙佛寺期间,他手植的茶园除了供应本寺院茶僧茶礼之用外,还有一部分则供给自己的开支,成为“寺院经济”的一部分。他的《仙佛寺居寄长兄容美土司王》一诗中写道:“日落露凝青芽老,寺前人稀紫藤多。方丈室内一茗客,存此天香候兄至。”